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台灣團隊跨國合作 微型浮標探索北極海

2021-09-15

國家海洋研究院、中央大學與波蘭哥白尼大學跨國合作,在8月底完成以海面微型浮標,即時接收海洋變化相關數據,要研究北極洋流、海表溫度以及波浪,對北極冰層融化的影響,印有我國國徽的微型浮標,也出現在北極圈海域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浮在海面上,上面還有一個國徽,像幽浮形狀的物體,這是一個可以觀測海洋的海面微型浮標,國家海洋研究院、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以及波蘭的哥白尼大學合作,8月28日將八個浮標以田字型的方式、放置在格陵蘭海北側的佛拉姆海峽,目前正隨著暖流往北漂流,即將進入北冰洋,將可了解北極的洋流、海表溫度以及波浪對北極冰層融化的影響。

 

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錢樺表示,「這些(浮標排列)扭曲或變形,就代表在這個洋流之中,有存在著旋度、渦旋的程度,這些東西都是造成海洋攪拌跟混合,是熱量散失的一個重要的依據。」

 

浮標底部有兩個感應器,可以偵測海水溫度與鹽度,內部電路板設計,包括可偵測浮標的流速與浪高,裡面還有兩個方形天線,左邊是衛星,右邊是GPS,在研究室裡就可以透過衛星與網路看到即時的偵測資料。

 

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錢樺指出,「波高2.8公尺,這個算是還蠻惡劣的海象,風速可以到17公尺每秒,那海洋的溫度,海水表面溫度是攝氏6.8度。」

 

國家海洋研究院表示,近來各國關注北極冰層加速融化,希望透過這次的跨國研究引領國內極地科學研究。

 

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表示,「在北極上面先掌握一些數據,供大家一起來推展,未來我們希望加入更多的國際研究團隊,把這個能量把它加大。」

 

國家海洋研究院強調,未來會增加與其他國際學術單位合作,讓臺灣在極地海洋研究能量逐步接軌國際。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